1. <track id="vyqh3"><div id="vyqh3"><td id="vyqh3"></td></div></track>
  2. <track id="vyqh3"><div id="vyqh3"><td id="vyqh3"></td></div></track>

  3. <bdo id="vyqh3"><optgroup id="vyqh3"><thead id="vyqh3"></thead></optgroup></bdo>

    學習園地

    管理工作中的“管和理”

    管理工作中的“管和理”

    李榮融 無錫梁溪大講堂講話摘錄

    管理的本意和管理工作的要求是什么?

    管理是社會組織中,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,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。包含四個含義:管理是為了實現組織未來目標的活動、管理的工作本質是協調、管理工作在組織和個人當中都存在、管理工作的重點是對人進行管理。傳統定義說管理是指通過計劃、組織、領導、控制及創新等手段,結合人力、物資、信息等資源,以期高效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。比較廣泛的是相對定義,管理是由計劃、組織、指揮、協調及控制等職能為要素組成的活動過程。細化到企業管理、政府管理各不相同。

    中國還有自己的理解,“管”本是一種類似于笛的管樂器,后泛指管樂器,在中國古代,管樂器初用玉制成,后用竹,有六孔,長一尺;也指圓而細長中孔的東西;還指鑰匙,常言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”,對事而言也是這樣的道理,不是所有的事都能用同樣的辦法管理;另外,負責也是管。

    “理”的基本字義有四條:物質本身的紋路、層次、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;“事物的規律,是非得失的標準”等含義;按事物本身的規律或依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加工、處置,比如做玉制品一定要按照本身的紋路來加工,做事也一樣,實物本身有規律一定要遵循規律做,違背了規律就像切斷玉的紋路之后,就不值錢了,打碎了就收不回了;自然科學,有時特指“物理學”。搞管理工作的人,要透過實物的表象看到本質,離開這一點就是“及表不及里”,忙半天不得要領,連紋路都沒有看清楚。

    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,發展生產力。同樣的人、財、物放在不同人的手上,組織起來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。同樣的投入要有更多的產出,同樣的產出要有更少的投入,這跟現在講的資源要素的最優化配置是完全一致的。而生產力有三個物質要素――人、勞動工具、勞動對象,以及兩個非物質要素――技術和管理。

    現在講得多的是技術,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,但科學技術的進步都體現在三個物質要素上。唯獨管理,不管科學技術發展到哪一天都是超越物質要素的,如何組織三個物質要素,發揮更高的效率,這是管理的功勞。技術人員的思維往往是縱向的,但管理要求橫向思維要寬。要強調的就是,管理層目的的核心就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。一個車間的班組長,把手上的資源管理好,也就是達到了一個國家總理的管理才能,只是管理范圍不同,原理完全相同。

    個人認為,對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少管多理,而不是管得越多、越復雜越好。管的最高水平就是少管不管,真正做到按規矩辦事,按規律運行;功夫應該下在多理上,如果理的時間不夠,結果要出問題。管只要管兩件事,一是管例外和異常的事,一是管違規。再好的制度說的都是以前的事,最多加點對未來的預期,所以,要有足夠的時間給以后用,因為以后會不斷有新情況、新異常出現。把70%的精力用在梳理上,這樣的管理是有希望的。管理者要看看一個月、一年中有多少時間是用在梳理問題上,多少時間是用在應付上,如果70%的時間是用在應付上、用在管上,只有30%用在理上,一定不能集中精力抓好下一步工作,所以管主要管原來規定上沒有規定到的。

    理就是梳理、整理,這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理清理順,理出共性、個性、法律法規、規章制度。開始一項工作,不是先去辦這件事,而是要先理好這件事,否則大量的精力沒有放在主力上,大量的精力放在“跑”上,效率太低。作為一個管理工作者,要強調的是,你的精力在理上而不是在管上。如果把大量精力用在理上,別看暫時困難,一定會得到突破的。怎么理?體制是效率的基礎,工作的城市不一樣,就有不同的體制,首先體制要理順,體制不順再努力效率也不能很高,只能停留在三流、二流。所以體制最重要,用制度組成合力、用機制創造活力。

    因此,如何形成體制就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。我在國資委工作那么多年,一開始國有企業是城鎮經濟負擔后來成為主力,那期間一共出臺了27個法規、29個規范性文件,出臺一個重要政策要三年,不梳理清就倉促出臺一定沒有好事,政策一定要完整。然后,該管什么不管什么,一定要按照政策辦。管理要抓住要害、抓住精華,管理的精細化梳理,越是理越是精細,越理越順,理得不夠,一會兒這么干一會兒那么干,就做不好。

    國企改革最成功的是德國。德國改革的基礎也好,采用西德企業對東德企業一幫一的方式解決了資金問題;他們那個時候賣了很多機器給中國,那些機器在我們看來都很好,但卻達不到德國人一流水平的要求,所以說德國人的改造都是按照最高標準來的,有后勁。更重要的德國有技術,別看企業規模小,但技術儲備都很久。他們所研究的都是基礎性研究,而不是工藝研究、產品研究。德國研究所、大學等研究機構的課題80%來自于企業。而德國前總理科爾出臺了一個8%的“團結稅”一直保留至今,稅率已經降低到3%-4%之間。所有人都要交團結稅,所以,德國改革的成本很高,但政府的負擔不是很重。要說服所有選民投票支持這樣的稅收政策,在我的記憶當中是唯一的。很多人只看到今天德國經濟好了,歐盟經濟一枝獨秀,而沒看到他走過的路,沒看到人家是怎么堅持走下來的。另外還有新加坡的李光耀,管理非常嚴格,違規必究。制度是為了形成合力的,任何形成分散的違規行為都應當去除。并且李光耀不光是嚴、罰,還做了一點教育,所以華人治理一個就是嚴管,一個就是教育要跟上。

    【編者按】

    本文講者談及的“管和理”,對于我公司的各分公司和職能部門負責人都有極好的借鑒意義。

    30%的管,70%的理。

    管:管例外異常、管違規;

    理:理思路、理事、理人;

    理思路:各級主管的頂層設計,即團隊工作定位,目標;主管的主觀意志是什么?達到什么樣的成果?帶出一支什么樣的隊伍?

    理事:①確立規章制度、工作方法,在管的過程中出現的例外、異常情況,如何通過制度或流程設計納入到正常軌道。②重點是執行得怎么樣,能落實才叫“理順”了。③協調做事的資源。

    理人:在理思路和理事過程中發現的亮點和薄弱環節,通過培訓、考核等手段來提升人的技能和素質。

    關鍵是人,人的意愿和技能提升了,整個管理就輕松而有成效。

    2014517

     

    來源:      時間:2014/09/13

    1. <track id="vyqh3"><div id="vyqh3"><td id="vyqh3"></td></div></track>
    2. <track id="vyqh3"><div id="vyqh3"><td id="vyqh3"></td></div></track>

    3. <bdo id="vyqh3"><optgroup id="vyqh3"><thead id="vyqh3"></thead></optgroup></bdo>

      {关键词}